最佳答案深度解析专项附加扣除:是返钱还是减税?随着个税改革的深入推进,2019年年初起,《个人所得税法》正式实施了全面推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。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...
深度解析专项附加扣除:是返钱还是减税?
随着个税改革的深入推进,2019年年初起,《个人所得税法》正式实施了全面推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。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,除从总收入中减除基本减除费用和专项扣除外,按照规定可以再扣除一定的金额,减轻纳税人税负压力。那么,这个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到底是返钱还是减税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一、专项附加扣除是什么,如何计算?
专项附加扣除包括:子女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大病医疗、住房租金、住房贷款利息、赡养老人六个方面的扣除。纳税人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,在这些专项扣除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申报。
专项附加扣除计算公式如下:
应纳税所得额=(工资、薪金所得—五险一金个人部分—3500元)-应纳税额的总和
其中,“五险一金”指的是: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。而“3500元”指的是“三险一金”的个人部分每月缴费上限,也就是社保基数,以2019年5月实际缴费基数为准(2020年另行公布),超过该额度的部分已不再缴纳以上五项社会保险费。
二、专项附加扣除是返钱还是减税?
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是按照计算税前应纳税所得额的方式来计算的,也就是说它是在计算税前所得额时进行扣除的,而不是减少已经纳税的所得额。因此,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并不像退税那样返钱给个人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的月收入为9000元,其中五险一金缴纳额为2000元,专项附加扣除以及其他年度抵扣费用均为0,则计算公式如下:
应纳税所得额=(9000元—2000元—3500元)*20%—555元
即:(9000-2000-3500)*20%=400元,然后再减去速算扣除555元,最终税额=145元。
可以看出来,专项附加扣除并不是返钱,而是通过减少计算所得额进而减少缴税的额度,即实现了减税的目的。
三、专项附加扣除能够减轻纳税人的税负压力
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不仅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压力,而且也方便了纳税人的申报。以往的个税扣除政策较为复杂,而专项附加扣除则是以个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,选择适当的扣除项即可。同时,这也是一个可持续的减税政策,长期有效,对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有利。
但需要提醒的是,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只是在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进行税前扣除,在税后所得额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少作用。因此,对于高收入者而言,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作用并不明显,且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。
总结
专项附加扣除是一项旨在减轻纳税人税负压力的政策,通过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来减少纳税额度,实现了减税的目的。虽然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并非返钱,但它长期有效,适用范围广泛,对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有利。相信随着个税改革的深化,还会有更多的减税措施推出,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税收改革带来的红利。